颈椎病预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颈椎病的处方,看看或许对你有帮助 [复制链接]

1#

颈椎病是由于各种病因而致颈椎及其周围各组织构成的生物力平衡环境被破坏,引起局部血管、神经等受压,使供血、传导受阻而引发的各种症状。属中医“痹证”范畴。

根据此病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析,即颈型病变在卫、肌肉,属浅层;椎动脉型病位在血、脉,属中层;神经根型病位在骨,属深层。

根据《素向·调经论》所云:“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骨调之骨”。采用浅、中、深三层针刺,使针达病所,更好发挥针灸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软筋的作用。从而使治疗方法针对其病机,故收奇效。浅、中、深三层分辨是相对病人颈部而言,不同患者胖瘦不同,浅、中、深三层深度也不同。取穴要准,针刺时针尖所在的位置应心中有数,这样即针感强烈,又能防止意外。

(1)取穴主穴取颈夹脊。

颈型配肩井(双侧);神经根型,肩脚上背酸痛配肩井、天宗、臂中,手臂麻木配曲池、外关、合谷、后溪;椎动脉型配风池、百会。

(2)操作方法

①颈夹脊颈型浅刺0.5-1寸,斜刺,针尖指向脊柱,针感为局部酸胀为佳;椎动脉型刺1--1.5寸,斜刺,针尖指向横突孔,针感以酸胀传至头顶为佳;神经根型深刺1.5-2寸,斜刺,针尖指向椎间孔,针感以酸麻放射至手臂为佳。

②肩井穴颈型浅刺0.5-0.8寸,直刺,针感为局部酸胀

③风池穴刺1--1.5寸,针尖指

④百会穴向督脉方向刺0.8-1寸,针感遍及巅顶。

⑤天宗、臂中、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均直刺1-1.5寸,针感应酸麻下传至手臂。

以上各穴在针刺达到所需深度后,均施以捻转补泻手法。在治疗早期以泻法为主,中期以补法为主,后期全用补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如果喜欢本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